脚印

【涵养中国节】元宵 | 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

来源:短文分享  作者:小孝  发表时间:2025-02-12

                                                                    微信截图_20250217172255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传说

 

汉武帝有个忠爱大臣-东方朔,这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后花园赏景,他发现宫女元宵因无法和家人见面准备投井自尽,深感同情,保证会在十五这天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东方朔提出让宫女做火神君最爱吃的汤圆,在十五晚上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再让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造成满城大火的假象瞒过玉帝。

 

                                                                      微信截图_20250217172415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家家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与元宵团聚了。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元宵节也是“情人节”

 

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自由出外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恰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也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微信截图_20250217172525

 

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此为例证。

 

节日习俗——吃元宵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微信截图_20250217172616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中提到:“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就是“汤圆”。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诗人姜白石在《咏元宵》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微信截图_20250217172657

 

近现代,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就面皮而言,有江米面、粘高粱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甜咸荤素,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节日习俗——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花灯的造型很多,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

 

                                                                     微信截图_20250217172918

 

节日习俗——猜灯谜

 

谜语一直是中华传统的益智游戏,到了宋朝,元宵节已有了“益智节”的含义,标志之一就是“灯谜”的出现。

 

                                                        微信截图_20250217173009

 

南宋时,“灯谜”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助兴项目。灯谜是贴在元宵节花灯上供游人猜的谜语,又称“庾辞”、“隐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称:“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据吴自牧《梦粱录》:“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有道谜,来客念思司语讥谜,又名打谜。”周密《武林旧事》“灯品”也有类似记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节猜灯谜成熟于明清时期。清顾禄《清嘉录》中记录有当年苏州元宵节猜灯谜的情景:“好事者巧作隐语,拈诸灯。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猜中者有奖,奖品有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谓之“谜赠”。

 

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微信截图_20250217173043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过完元宵才算给春节画上句号。上元良宵夜,让我们怀揣希冀,以团圆和祈福收年,迎接未来的美好。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团圆更重要的事了。

 

万家灯火,月色婵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滚滚的元宵是在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在此,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