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 • 游子情
来源:短文分享 发表时间:2022-02-07
一方水土一方人,
浓浓的地土文化孕育深沉的岁节乐趣。
多年以后,亦然成为家庭的支柱,
这份欢乐,
依然充盈每个奋斗着的艰辛时刻!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了,新年的钟声也越来越近了。
小时候我最期盼和开心的就是过年了,那是一年当中最幸福的时光,
因为只有那段时间才会有很多的好吃的,有鞭炮和灯笼玩,有新衣裳穿。
上了学后,去学校把通知单拿回家那一刻就开始了寒假的欢乐生活,
一进村,婶婶大妈们打趣问:“小社娃,这回考试得了多少啊?”
“双百”,我趾高气扬的喊。
“噫,这碎怂念书还灵的很,将来可是个大学生!”婶婶大妈们议论纷纷。
整个寒假也真的是无忧无虑啊,因为农闲不用干活,
父母的那些忙碌和操心也似乎与我无关。
村里的同年也多,我们只管可劲地从这家玩到那家再从那家玩到回家,每天那个开心啊!
过了腊月二十三,就算进入过年了,家里这天要大扫除,
我也会帮着父母搬挪家具、小物件,
经常会在不经意的角落发现早已忘记的玩具、卡片、硬币等一些意外惊喜。
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给大门刷完漆就已经天黑黑了。
第二天通常村里就开始有杀猪了,
听见猪叫声我们一大帮小屁孩就一窝蜂地跑去围观。
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母亲开始包饺子炸丸子准备年夜饭,
吃完团圆饭就看着春晚,等到电视里新年钟声响起来的时候,
外面震耳的鞭炮声也惊醒了早已睡着的我,
一骨碌爬起来就跟着父亲去外面放鞭炮,
捂着耳朵闻着浓浓的火药味不停的跑着叫着……
年初一早早起来穿上新衣裳就去给爷爷奶奶伯伯大大们磕头作揖讨要红包和糖。
然后的几天里就是不断的走亲戚、收红包、吃席……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白天的社火秧歌和街上的人山人海,
晚上的花灯和炫烂的烟火把新年带到了高潮,年也就算过完了。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过年非常的简单,但也开心快乐。
出来工作后在外面过年渐渐多了起来,陪伴父母一起过年也少了。
偶尔回家过年,坐在返家的车里,看着外面熟悉而亲切的景象,
心里常常泛起一丝丝期待与不安,也许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吧。
看着白发年年增多的父母,心里少了点欢快,却多了些许愧疚。
如今虽然故乡的景象已经翻天覆地,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很多很多熟悉的人也已不在,
但年迈的父母,可爱又心疼的儿子,还有那个亲爱的她就像磁石一样,
时刻吸引着我的心思,想着回到他们的身边。
晚上和家里视频,母亲说:实在回不来就不回了,好好在那边,
给你把吃的多买些放冰箱,不够的话从家里给你寄些,
商店餐馆关门了没的吃饿着了怎么办,絮叨了很多。
儿子说:爸爸你啥时候回来呀,你给我买玩具了没,
我都会从1写到50了,你回来了我写给你看!
小时候有好吃好玩、有新衣裳是过年,
如今能团圆才是过年,难怪人常说团圆年团圆年。
然而团圆对很多人来说逐渐变得奢侈起来,特别是这两年因为疫情,
大批的医护需要奋战在第一线、大量的打工人被隔离在打拼的城市里而不能和家人团圆,
想想他们,再回想自己,心里也就没有那么的烦闷了。
盼望着,每天都盼望着疫情能够早点过去,还给世间一个祥和安康,
让自己和每一个想回家过年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团团圆圆。
到那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笑着说:“过年~好!”
2022年1月29日 随笔
作者:大慈小孝V粉 @七彩熊猫儿
后 · 记
除去繁杂形式,
胸涵“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敬畏之心;
生于华夏,常怀感恩,
只因对这方土地爱得深沉……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人心齐聚泰山移,共举盛世 贺 · 华 · 年!